首页 > 社会调查 > 正文
内蒙古:打造“向北”新优势 拓展经济新业态
 来源: 日期:2024-6-25 10:55:02 

改革开放40多年间,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呈现由南至北梯度开放的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东西南北一体化开放,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日益加快。

  在新的对外开放版图中,有一个地区的作用正愈发凸显——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疆,拥有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内连八省区、外接俄蒙,历史上曾是“草原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和通道,如今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独特,向北开放优势明显。尤其最近几年,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这里正成为国际合作热点地区,有望打造为我国对外开放“新前沿”。

  开行的中欧班列数量创新高,外贸货运量首次突破亿吨,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965.3亿元,进出口增速30.4%,不断刷新历史纪录……近年来,内蒙古紧紧抓住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提质升级,构建起内连京津冀、外接俄蒙至欧洲的开放大通道,深化与有关国家在农牧业、能源矿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教育科研、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强区域协作互动,更好地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把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打造得巍然蓬勃。

  畅通向北开放大通道

  巍巍国门下,汽笛声长鸣。作为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内蒙古是中欧班列中通道和东通道的重要节点,有对外开放口岸20个,其中14个陆路口岸承担了约90%以上的中蒙陆路运输和65%以上的中俄陆路运输任务,全国近一半中欧班列从内蒙古进出境,形成了多方位、立体化的口岸开放格局,搭建起中国向北开放的大通道。

  在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的甘其毛都口岸,每天有上千辆从蒙古国驶来的运煤卡车排成长龙,借助智慧监管模式,这些货车快速入境,实现30秒内抬杆放行,车辆通关全过程缩减为六七分钟。

  甘其毛都口岸管委会副主任秦瑞强介绍,甘其毛都口岸是距离蒙古国两大矿山最近的陆路口岸。2023年过货量达3812.7万吨,比上年增长105.5%,成为中国对蒙古国的最大能源口岸。

  庞大过货量对口岸通关效能提出更高要求。记者在甘其毛都口岸看到了全国首例AGV陆路跨境运输示范点,一辆辆载有煤炭集装箱的无人驾驶货车可以沿着指定路径行驶,自动穿梭于中蒙边境之间,相较于传统货运方式更加清洁高效,成功开创全国陆路口岸跨境运输新模式。

  实际上,内蒙古非常重视智慧口岸建设,强化顶层设计,研究起草《内蒙古自治区智慧口岸建设指导意见》,加快推动口岸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其中,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已列入国家智慧口岸建设试点。

  离开甘其毛都口岸,向东行驶460多公里,便来到了中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和中蒙两国唯一的铁路口岸——二连浩特口岸。

  相较于甘其毛都口岸的上千辆运煤车排成长龙,二连浩特口岸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熙熙攘攘的出入境客流。在二连浩特公路口岸旅检大厅,探亲访友、跨境旅游及经贸往来的客商络绎不绝,客运通道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以来,二连浩特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日均验放7000余人次,单日最高验放近万人。与此同时,二连浩特口岸实现8座以下小车常态化在中蒙两国间双向运行,进一步促进了出入境客流的回升。数据显示,二连浩特口岸验放出入境旅客总量居内蒙古自治区口岸榜首。

  蔬菜瓜果大量出口,是二连浩特口岸的另一大看点。中国各地新鲜水果在这里汇集、转运,通过二连浩特公路口岸,踏上中蒙农产品“绿色通道”,运往蒙古国当地超市、水果蔬菜市场。“园区果蔬年均出口12万吨左右,占蒙古国果蔬进口总量的九成。”二连浩特市昊罡果蔬粮油进出口园区有限公司经理张玉成说。

  沿着边境线继续往东走,抵达内蒙古最东端的口岸——满洲里口岸。这是一座拥有120多年历史的“老口岸”,如今已成为中国沿边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综合枢纽口岸,也是“中欧班列”东线的重要口岸,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

  在满洲里站货运车间集装箱场区,印着全球各大物流公司标识的集装箱整齐码放,龙门吊将集装箱缓缓吊起,稳稳放下。在这里,装载着板材、原木、粮食等货物的集装箱,换装到中国准轨列车上,再发往全国各地。

  “2023年满洲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线路57条,进出境中欧班列首次突破了5000列大关。”满洲里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张世朴介绍,经满洲里口岸出境的班列可通达俄罗斯、波兰、德国、比利时等13个国家,入境班列主要到达哈尔滨、沈阳、西安、南京等60个城市,通过持续优化通关模式,近两年过货量呈现恢复性快速增长。

  中欧班列顺畅通行、列数不断创新高;2023年全区口岸货运量超过1亿吨、刷新全国陆路沿边口岸省区纪录;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18.9%、电动汽车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48倍;接卸了国家约14%的进口煤炭、11%的进口化肥、6%的进口铜矿砂……目前,内蒙古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成为中国边境陆路口岸货运总量最大的省区。

  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厅长张鸿福表示,内蒙古持续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大力实施口岸扩能改造和智能化改造,提高通关效率、优化营商环境,缩短了中国东部、南部省区市物流“西进北上”到俄罗斯、蒙古国等国的距离,也加快了欧洲商品“东行南下”中国的速度,为中国向北开放畅通了大通道。

  破解“酒肉穿肠过”难题

  近年来,内蒙古致力于推动落地加工产业发展,加快实现“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积极发展铜、铁、煤、木材、粮食等主要进口产品精深加工,支持满洲里、二连浩特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试点建设,支持阿拉善进口煤炭储配交易基地建设等,加快建设千万吨铁矿石、百万吨粮油、万吨畜产品进口加工基地,完成好口岸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就是实现口岸一体化管理、承接口岸入境资源落地加工的工业园区,立足境内外资源规划发展煤焦化、煤化工、铜冶炼等下游产业。入驻园区内的神华巴彦淖尔焦化厂,每年要消耗近百万吨从甘其毛都口岸入境的煤炭,生产加工成焦炭和甲醇,带动就业近千人,年产值达2.6亿元。

  秦瑞强表示,甘其毛都口岸还发挥蒙煤贸易体量大的优势,创建甘其毛都蒙煤交易平台,定期发布蒙煤价格指数,科学引导和帮助企业规避蒙煤进口贸易风险。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围绕煤炭物流仓储、果蔬出口加工、边境互市贸易、清洁能源等领域,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在口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为全国首批陆运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满洲里以进口粮食加工为突破口,打造特色口岸经济。目前,满洲里国际物流产业园区已吸引北京新发地、山东鲁花等知名龙头企业入驻,正努力打造中俄农产品最大陆路换装平台和进口农产品落地加工基地,加快将农产品进口加工产业培育为全市新兴产业。

  在满洲里铁路口岸边民互市贸易点,满载着小麦、油菜籽等产品的中欧班列可以直接开进园区,然后由园区内的企业进行粮食落地加工。“我们厂里的日处理能力达到500吨菜籽和500吨面粉。”内蒙古伊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储运管理中心主任张波说,现在进口粮油办理审批、通关等方面都很方便,公司不断加大粮食进口量,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更足了。

  满洲里综合保税区也在积极拓展新业态。记者看到保税区内的跨境电商产业园中的一栋大楼修葺一新,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正逐步入驻。“我们致力于建成中国最大汽配出口分拨中心,计划今年5月开放运营。”满洲里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郭海涛介绍,满洲里综合保税区2023年进出口值累计完成137.8亿元,同比增长294.8%,共引进180多家企业,初步形成了以保税物流为主,保税仓储、保税加工、跨境电商、保税维修为辅的保税业态模式。

  “满洲里虽然面积狭小、资源匮乏,但面对和连接的却是国内外两个庞大的市场,可以发挥‘小城市’四两拨千斤的‘大口岸’作用。”满洲里市委书记于伟东表示,近年来,满洲里加快推动“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产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尤其是获批油菜籽、亚麻籽、荞麦、燕麦进口口岸,引进培育了更多本地进口粮油加工企业。

  二连浩特市是全国首批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地区之一,借助“边民通过互市贸易进口8000元人民币以下商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的优惠政策,“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正成为当地发展口岸落地经济的重要抓手。目前,二连浩特口岸落地加工企业有17家,进口的商品包括亚麻籽、山羊绒和冷冻牛肉等,来源国为蒙古国、俄罗斯和白俄罗斯。

  二连浩特市跨境经济合作服务中心主任孙维麒介绍,自2023年4月二连浩特口岸首次启动实施“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进口模式以来,全年以该模式申报进口的货物交易额达到3.1亿元。互贸落地加工已成为沿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指明了方向,能实现“边民增收入、企业得发展、政府创税收”的多方共赢。

  打造内陆腹地开放新高地

  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国家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内蒙古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以大格局大视野来认识和看待内蒙古在全国开放大局中的地位,既扩大对外开放,又深化与国内地区的经济合作,在深度融入国内大市场中更好推进沿边开发开放。

  外向型经济加速培育。作为内蒙古外贸的“领头雁”,巴彦淖尔市充分发挥现代农牧业产业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聚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五原县为例,作为全国最大的向日葵种植县,这座西北小县城内聚集着200多家外贸企业,每年葵花籽贸易额占全球六分之一,街巷人家、工厂车间到处能看到葵花籽生产、交易、运输的场景。

  走进五原县民泰农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全自动的生产设备正在快速运转,轰鸣的机器剔除了葵花籽的尘土和杂物,经过精选后,干净饱满的葵花籽流入包装袋。这批优质葵花籽将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国门,走向中东、欧洲等地。“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出国时一个订单也没签。但现在公司年出口贸易额达4亿元,产品远销德国、韩国、埃及、土耳其等几十个国家。”公司总经理王飞表示。

  外贸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策支持。近年来,内蒙古不断深化国际经贸合作,积极开展“蒙商丝路行”海外经贸活动,组织企业赴阿联酋、沙特、蒙古国、俄罗斯等2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交流。如今在内蒙古,正有越来越多的县域经济实现外贸零的突破,培育出外向型支柱经济。例如开鲁县的红干椒远销韩国,宁城县成为世界最大猫砂产地。

  利用外资水平大幅提升。走出去的同时,也要引进来,去年在全球跨国投资乏力等形势下,内蒙古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与商务部共同举办“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之“跨国公司内蒙古行”,实际使用外资规模逆势增长。2023年全区实际使用外资55.8亿元,同比增长61.5%;全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67家,同比增长3.2倍;实际使用外资实现“七连增”,连续两年保持50%以上增幅。

  位于赤峰市的帝斯曼润邦(内蒙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来自荷兰的跨国公司,生产的结冷胶和透明型黄原胶质量达到生物胶领域领先水平。2023年,该公司增资1.331亿元,同比增长309.53%。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年里,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政策以及内蒙古各级政府部门对外资企业扶持、服务,进一步加深公司扎根当地、深耕中国市场的意愿。

  口岸与腹地协同发展。腹地是口岸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内蒙古大力推动口岸功能向腹地延伸,构建具有特色的泛口岸经济新格局。中部地区推动呼包鄂乌与二连浩特、满都拉、珠恩嘎达布其等口岸协同互动,深入推进乌兰察布与二连浩特协同发展,支持满都拉口岸更好服务包头工业基地发展,支持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保障呼和浩特炼油产业供应链安全稳定;东部地区发挥以满洲里为重点,珠恩嘎达布其、阿尔山、额布都格等为支点的口岸集聚优势,推动石油、木材、粮食、肉类加工等产业发展;西部地区以甘其毛都、策克等口岸为依托,在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建设能源资源进口加工基地。

  对外开放平台蓬勃发展。目前,内蒙古有呼和浩特、巴彦淖尔、呼伦贝尔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呼和浩特、赤峰、满洲里、鄂尔多斯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获批设立,15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及满洲里、呼和浩特、鄂尔多斯3个综合保税区作用愈发凸显。2024年,内蒙古还将争取创建中国(内蒙古)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提升内蒙古对外开放水平和平台能级。

  各类对外开放平台蓬勃发展的同时,内蒙古不断打造高能级开放会展平台,开创更多的合作新局面。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就是其中重要的开放平台,也是内蒙古目前唯一的一个国家级展会。去年第四届中蒙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创下主展面积最大、参展企业最多、参展国家最多、参展国内省区最多的四个“历届之最”。

  加强国内区域协作。内蒙古虽沿边,但不沿海,实现更大范围的开放必须加强与国内其他区域的合作。特别是近两年,内蒙古瞄准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盯住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制造业500强,牵住头部企业、群主企业、链主企业,多次精准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积极融入国内大市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

  “一方面要敞开大门扩大对外开放,一方面要加快融入全国发展大格局,深居内陆的内蒙古,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郭周明表示,内蒙古主动走出去,到多国会晤洽谈,到新疆、陕西、上海等地学习考察,寻求新的合作空间,加快构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

  古丝绸之路上的点点驿站,已进化为“一带一路”上的条条通道;悠扬清脆的声声驼铃,已变换为中欧班列的阵阵汽笛。内蒙古正用实际行动传唱千年的丝路之歌,续写更为动听悦耳的新乐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刘伟 张丽娜 安路蒙 王靖)


收藏本页

版权所有 国商联盟京ICP备13030816号 Powered by 国商联盟 ©2008-2023